关闭

提示

首页 > 旅游 > 正文

隆回大东山人文/刘富公祠

信息发布者:隆回县村网通
2017-10-06 21:43:28    来源:隆回大东山

刘富公祠,座落桐木桥天马山村,距隆回大东山直线距离,s319桐木桥叉路口进去三百米。

刘富公是本地刘姓的分户始祖,名富,班名祖富,字必富,号积善,生于元至正五年(1345),卒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终年78岁。富公从小即能学文习武,到十七、八岁时,已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十八般兵器无一不精,常常一口气抡起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

刘富公祠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4),为三进两厢四合院,占地1872平方米(面阔36米,进深52米)。1943年改八字木牌头建为带明国时期西洋风格特点的青砖牌头,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将厅堂和厢房改建为现代式教学楼,仅存牌头和戏楼。富公后裔在县文物部门指导下,筹资进行了数次修缮,并修复了主堂和礼堂,基本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刘富公祠共分三进:第一进是牌头和戏楼;第二进因位于三进之中,故名中堂,因典礼和仪式都在此举行,又叫礼堂,先祖在这里接受后代的祭祀,观看戏剧,是享受之所,所以又叫享堂;第三进是主堂,为先祖们安息之所,所以又叫寝堂。

祠堂牌头系1943年复修时所建,砖石结构。中门门高驷马,门侧石刻一幅行书对联,联曰:“义路礼门肇修人纪,钩心斗角远吞山光。”上句突出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望;下句赞扬祖祠气势雄伟。门楣石刻五龙拱圣,一条条龙首尾交错,惟妙惟肖。门楣上端四个大字---“刘富公祠”,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清两江总督魏光焘之子魏肇文所书,魏体阴刻,笔力遒劲,字色青绿,寓意祖宗万古长青。门额之上用彩色瓷片镶嵌着“孝弟忠信”四个楷体字,这是刘氏的族训。“孝弟忠信”四字之上端,以彩瓷镶嵌“炎汉第”三字,彰示刘姓是帝王之姓。中门两侧各一扇青石圆门,直径两米,好比圆圆的月亮和太阳,寓意祖公祖婆的功德像太阳和月亮光照千秋万代,永远泽被儿孙。圆门侧边两扇石穹门,左侧对联是:“风摇草色青排闼,雨漱苔痕绿上阶。”门额题“有恤”二字,提倡族内房亲扶贫济困。右边拱门上的对联是:“映阁青藜光照久,环村白水泽流长。”此联注重于引典,上句引用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校书天禄阁的故事,下句是指光武帝刘秀起兵白水,重振汉朝的故事。

祠堂中堂门楣上三个篆书金字——“厚德堂”,这是富公后裔为纪富公之功德,故以厚德作为堂号。这里供奉着刘富公的塑像,其右是富公昔年所用大刀,但刀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盗卖,2013年重新仿制,以供后人瞻仰。

整个建筑让我最为震撼的是整个铺满石板四合院落,特别是二进院落的那排石阶,方正整齐。

整个院落中所有的柱脚都是精雕细琢的,给我的感觉是低调奢华。

木制窗户,造型简单但更显精致。

  原建筑仅存牌楼与戏楼,戏楼为纯木结构,重檐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楼顶葫芦宝刹,层层叠叠,巍然高耸,一条条镶嵌着彩瓷的泥塑青龙昂首舒爪,蓄势待飞,组成一幅群龙竞舞的兴旺图象。卷棚间饰福禄寿三星高照,“魁星点斗”,“狮子滚球”。台下柱础为雌雄两狮,左边雄狮与右边母狮相对望,并伸出右前脚在悠然地滚着绣球;右边的母狮伸出左脚搂抱着一只幼狮倾注着深情的母爱。戏楼正面墙上画有一幅高祖登基图。高祖刘邦端坐龙椅,神采飞扬,文臣武将顶礼朝贺,图上“想当年”三字言简意明,突出了刘姓的自豪与骄傲。戏台两边以魏碑体书有“鼓吹休明”四个大字,这是对梨园子弟的一个建议:在各种庆典的演出之中,鼓乐力求柔和,不可大锣大鼓惊动先祖之灵。

因刘富公祠戏楼造型别致,建筑饶有特色,1991年被公布为隆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原创,作者若尘(v15173900988)。

如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易村客)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村链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