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杨朝晖)“几年前,农民选择化肥,就像今天城里人选房子一样。今天这六亿人选化肥,更像买衣服。”没想到精心策划的会后独家专访,一开始记者就被这位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给绕晕了,高祥照笑着说:“过去是市场上有什么化肥,农民就用什么,现在化肥品种多得就像自己家衣柜里的衣服,农民开始希望买到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多年来,我国的化肥产业与农业科技协调发展,为解决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去年,我国主导制定的多项ISO肥料国际标准得以顺利通过,标志着肥料行业已经从世界化肥产业的跟随者跃居领跑者。
然而,化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较长的一个时间段来加以解决。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会长修学峰在11日召开的“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深化中德农业合作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会议上肯定成绩的同时,明确提出,当前,长期、大量的化肥不合理施用,掠夺性的种植而不给土壤自然休养生息的机会等因素,造成了诸如土壤酸化、板结以及有机质包括中微量元素缺乏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瓶颈之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到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高祥照解释说,“零增长”的真正含义并不是所有种类的化肥都不发展,他以特种肥举例说,“我今天早餐时,被一个经销商热情的“拦住”,说我推荐他的新洋丰的水溶肥解决了当地农民头疼的裂果问题。”
“市场需要的是减量增效。”高祥照认为在“零增长”时代,国内企业亟需通过创新给农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修学峰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化肥行业发展已经到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未来,谁能提供符合农业现代发展需要的产品,谁能为中国农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谁就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扎根、发展、壮大。
此次会议上,国内化肥龙头企业新洋丰与欧洲最大的特种肥料公司德国康朴专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修学峰因为在工作经历中见证了新洋丰的成长,非常看好这种国际化的创新合作,“新洋丰拥有5亿吨磷矿资源以及全国九大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各类高浓度磷复肥700万吨规模,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500个县。类似新洋丰这种国内企业拥有渠道和资源优势,而国外企业技术领先,营销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双方实现深度融合,有望成为“零增长”时代,服务“三农”模式的新篇章。”
30年前,有幸借助中德农业合作项目完成硕士论文的高祥照,亲身体会到,这些年国内化肥行业与国外差距明显缩短,但就像他当时使用的德国电超滤设备至今国内仍然没有一样,“国内目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肥料的缺口较大,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类似新洋丰与康朴专家的合作,将有望推出一批结合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的新型肥料。”
他认为国内的科研人员应该学习德国等国外研究者的严谨科学精神,要接地气,了解田间地头的需求。比如康朴专家就有一套完善的分享体系,技术团队从田间带来的信息会定期在内部发布。
国外专家真正为农民服务的精神也是高祥照十分推崇的,“我今天向新洋丰的黄镔总裁建议,像他们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就应该利用他们的渠道和资源优势,建立测土施肥服务中心。“零增长”时代要求施肥更加精准高效,我们不能坐在实验室创新配方,不同地方的土壤情况不同,同一块土地对化肥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就像我们每次生病去医院都会做化验检查,测土施肥是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也减量增效的关键。”
黄镔十分认同高首席的提议,“企业如果能搭上国家发展这趟高速列车,才会真正走得更远。我们将用创新和国际化的实际行动为“零增长”提供领先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 刘莉